秦橋遺跡,位于榮成成山頭懸崖之下,伸向大海,志書上多謂之秦橋,志書稱:“橋在大海中,從日主祠望之怪石嵯峨,忽斷忽連,相去丈許,如人力為之,紛列者蒼茫莫極,不知所屆。”海中的四塊巨石,若斷若連,隨潮漲落,出沒海面,其形如橋,似人工架設(shè)。相傳當年秦始皇要到東海的三神山,去采集長生不老的仙藥,便在這里修建石橋,故后人稱之為秦皇橋。 ![]()
秦橋乃是清道光年間榮成八景之一,可見古人對秦橋之偏愛。清雍正年間,文登知縣王一夔曾作《秦橋古跡》詩一首,并繪圖附于《文登縣志》,其詩曰: 鞭石曾聞海上游,浪傳遺跡至今留。 蓬萊有路留三島,方士何緣到十洲? 曉日山峰天欲盡,幕潮煙雨水空流。 當年誤學長生術(shù),未解神仙不可求。 這首詩是描寫秦橋遺跡的詩作中較有影響的篇章,把追思懷古的思緒融入對眼前景物的描摹之中。 ![]()
為了求得長生之術(shù),中國歷史上兩大帝王秦皇漢武都在天之盡頭的成山頭留下不盡的遺憾。秦始皇對蓬萊三山的渴望,漢武帝對神仙十洲的向往,都在日出日落、朝朝暮雨的歷史長河中成為傳說,神仙之地不可往,長生之術(shù)又何可求呢。縱觀千古一帝也沒有跳出誤學長生的窠臼,空留下秦橋遺跡供人憑吊。 ![]()
人事成代謝,往來成古今。傳說中始皇鞭石而成的秦皇橋在大浪的淘洗中已過千年,依然伴著潮起潮落,屹立海疆。 ![]() (視頻源于“樂享榮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