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9日上午,在寧津街道東楮島村旅游碼頭,隨著一艘艘游艇的穿梭往來,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一睹榮成市首座半潛式多功能海上平臺交接的盛況,同時舉辦的增殖放流活動,讓每個游客眼界大開,深感不虛此行。
上午10點45分,在震天鑼鼓聲中,出席增殖放流活動的領導與現(xiàn)場游客一道,共同放流斑石鯛10萬尾,這是繼今年6月底組織“千人放魚”行動之后的又一次海上增殖放流活動,為桑溝灣“海上糧倉”建設,修復海洋漁業(yè)資源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
在東楮島碼頭游客集散中心,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陸續(xù)乘坐快艇前往海上平臺參觀。
東褚島海上平臺是榮成建于2017年的首座半潛式多功能海上平臺,總長39米、寬13米,分為上中下三層,集水上和水下檢測、海上觀光和休閑垂釣、光伏和風力發(fā)電等功能于一體。
東褚島海上平臺還配備1600平米海上采摘園和釣魚平臺,游客可在海上采摘扇貝、牡蠣等海產品,也可在海上海釣,享受休閑海上生活。
在最底層的水下觀光平臺,不少游客正通過底層兩側舷窗近距離觀看海底生物生長情況,在中上兩層,游客免費品嘗牡蠣、海虹等當?shù)睾.a品,享受海風日光,小朋友也在大人的陪伴下,在海釣平臺抓河豚、釣螃蟹,享受不一樣的漁家風情。
據(jù)了解,榮成首座半潛式多功能海上平臺,是專門配合山東省海洋牧場建設開發(fā)的玻璃鋼多功能海洋牧場平臺,集水下觀光、海上休閑垂釣、海洋科普、海洋監(jiān)測于一體。該平臺總投資為1000余萬元,共分為3層。最底層可以透過船側觀光窗,直接看到大海中自由自在游弋的各種海洋生物;中層設有包間和室外餐飲空間。頂層為面積200多平方米,可同時容納近300人休閑觀賞海景平臺。
極目遠眺,遠處浪花飛濺,鷗鷺翱翔,海天相連,漁帆點點,岸上山青樓顯,鱗次櫛比,仿佛一副美麗的山水畫。
近年來,寧津街道以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為引領,充分發(fā)揮自身本土獨特的人文、生態(tài)、資源優(yōu)勢,融合鄉(xiāng)村旅游和海上休閑體驗,發(fā)展農業(yè)、漁業(yè)休閑旅游產業(yè)項目。作為榮成首座半潛式多功能海上平臺投資主體的東楮島村,是其中的示范者。
該村著眼于海陸統(tǒng)籌,依托東楮島300年海草房的資源優(yōu)勢,打造了古街、鄉(xiāng)村記憶館、海洋科普館等眾多特色景點,發(fā)展陸地古村游。加快海洋牧場建設,新建海上平臺、游艇碼頭和沙灘游樂場等設施的投用,使該村濱海休閑旅游如虎添翼,預計實現(xiàn)旅游收入突破500萬元。 ![]() (部分圖片由楊志禮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