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教孩子的,孩子就成為什么樣的人。 1 有一天我在機場候機,旁邊坐個妹子,帶著耳機聽歌看電子書,背包放在我與她的座位中間,包上掛個可愛的哈啰kitty的掛件煞是吸引人。過了一會兒,來了一個年輕的媽媽帶著個六七歲的女孩,坐在對面座位上,小女孩穿著粉色的蓬蓬裙,扎著小辮,一雙忽閃忽閃的大眼,真是可愛極了。 沒過一會兒,小女孩看到在我旁邊的背包就過來,扯著妹子的背包上的kitty貓掛件,一邊把玩,一邊說:“哎呀,這個真好看啊,我好喜歡啊。”一邊還頻頻回頭看我。 我笑了:“小朋友,這個包包不是阿姨的。” 小女孩看了看那一臉嚴肅、毫無表情的妹子,不敢開口說話了,跑回媽媽身邊去,扯著媽媽的衣袖說:“媽媽,我想要哈嘍kitty。” 正忙著看手機的媽媽,頭也不抬就說,喜歡就問姐姐要去。 于是女孩又過來把玩著kitty貓,邊用祈求的眼神看著妹子,奈何妹子連眼皮都沒有撩一下。 小女孩轉(zhuǎn)頭又向媽媽:“媽媽,我想要……” 她媽開口了:“哎,那誰,我家女兒喜歡這個,能不能送給我們?” 這話說的太不見外了,我聽著都不舒服,更不用說妹子了。 那妹子毫不客氣地立刻懟回去:“喜歡自己買去,問別人要干什么。” 小女孩的媽媽眼皮子一翻,:“沒見過這么小氣的人,不就一個小玩意嘛,至于嘛……”妹子起身拎包就走人。 而孩子的媽媽居然還繼續(xù)說個不停,最后對小女孩說:“別學(xué)這種人,又沒錢脾氣又壞。” 每一個孩子的模樣,都是原生家庭的教養(yǎng)。 沒有一個孩子是天生的熊孩子,每個孩子到這個世界上,最初不過如一臺復(fù)印機,父母給他是什么樣的樣式,他就是以樣式呈現(xiàn)給這個世界。 網(wǎng)上流傳這么一句話:要看孩子將來素質(zhì)如何,那就要看家長現(xiàn)在素質(zhì)如何。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且是最重要的、陪伴他時間最長的、對他影響最深遠的老師。 你是什么樣的人,孩子就會長成什么樣。 前些日子,央視的紀錄片《鏡子》播出,里面有一句自白至今印象深刻: 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實于父母,無論是外表還是內(nèi)心,與他們是多么的相似。 小孩都是看著大人說話學(xué)著大人的樣式長大的。 很多時候,孩子就是父母的縮影,你是什么樣的父母,就帶出什么樣的孩子。 每個人都會在成年后,都會無意識地重復(fù)父母的行為。 2 兒子正順著父親的腳印走過來,他的小臉因為興奮而漲得通紅:“爸爸你看,我正在踩著你的腳印呢!這多有趣!” 兒子的話讓父親心頭一震。他立刻意識到,“如果我去酒館,兒子順著我的路走,也會找到酒館的。”父親馬上改變了行走的路線,向家的方向走去。從那以后,他改掉了喝酒的習(xí)慣,再也沒有去酒館。 年幼的孩子缺少辨別是非的能力,面對著最親近的父母,會無意識地模仿他們的一舉一動。 所以說父母是孩子的領(lǐng)路人,言行舉止會被孩子模仿。 你在孩子面前呈現(xiàn)的是好的一面,那么孩子也得到好的效仿,如果你呈現(xiàn)的是壞的一面,那么孩子將得到的是壞的效仿,而這些壞的效仿一旦形成習(xí)慣,再像改過來就是難的了。 托爾斯泰說:“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jié)到榜樣上,歸結(jié)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這便是育人先育己,愿天下所有為人父母的,都應(yīng)牢牢記住這一點。 來源:兒童心理課堂(ID:guanaiba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