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成印象】“鍋旮籠”這樣?xùn)|西,在榮成沒生活三十年根本不認(rèn)識!過去,農(nóng)村家家戶戶使用大鍋做飯,“鍋旮籠”是必不可少的灶具之一。“鍋旮籠”放在鐵鍋沿上增加了鍋的容量,起到了類似籠屜的作用。過大年蒸上供的大棗餑餑時,要放上兩層“鍋旮籠”,這樣蒸出來的餑餑,不會被鍋蓋壓扁走形,好吃又好看。
如今,農(nóng)民陸續(xù)搬上了樓房,用燃?xì)庠钭鲲,使?ldquo;鍋旮籠”的人家越來越少。以前,我們村各家的男人,幾乎都會制作“鍋旮籠”,有的還把賣“鍋旮籠”當(dāng)成了養(yǎng)家糊口的營生。如今,從事這一營生的人越來越少,筆者所在的蔭子鎮(zhèn)耩上岳家村只有年近80歲的鄒老漢,每年還制作一些“鍋旮籠”,拿到集市上去賣。等鄒老漢做不動了,制作“鍋旮籠”這手藝恐怕真的要失傳了。去年冬閑時節(jié),我走進(jìn)他的家門,把制作“鍋旮籠”的流程拍了幾張照片并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希望這門手藝能夠傳承下去。 編制“鍋旮籠”需要準(zhǔn)備的材料是草和綁繩,工具是換錐。編制“鍋旮籠”所用的禾稈高草很多,比如芒草、貝草和茅草,這其中以茅草最好。茅草連片生長,麥?zhǔn)涨昂,抽穗開出貓尾巴形狀的小白花,遠(yuǎn)遠(yuǎn)望去白茫茫一大片,很是壯觀。
茅草的根略有甜味,是一味涼血止血的中藥。深秋是收割茅草的季節(jié),這時候的茅草是極其柔軟結(jié)實的。對于農(nóng)家來說,它的用處可多了:可以用來搓草繩子,還可以用來打草簾子、編制“鍋旮籠”。 為了提高“鍋旮籠”的質(zhì)量、賣個好價錢,鄒老哥準(zhǔn)備的是清一色兒的茅草。這些茅草全是從水溝邊上割來的,因為那里肥水足,草長得茂盛,都有腰深。他指著十幾捆茅草,對我笑著說:“可別小看這堆茅草,可真是不好找。為割這點草,四處去找,跑老鼻子腿了!” 編制“鍋旮籠”需要綁繩,可做綁繩的材料很多,最原始的材料是葛子。葛子為多年生藤本植物,葛根為地下莖,是解表中藥,可降糖降脂。葛子上開的紫色花是醒酒的良藥。榮成人把葛子的藤叫作葛子蔓。野生的葛子蔓大約筷子粗,匍匐生長,等到秋天,一根葛子蔓可長到兩三丈長。過了霜降,是葛子蔓最堅韌柔軟的時候,收割了可以做綁繩。過了霜降,鄒老哥在田野里四處搜尋收割葛子蔓,每根一劈兩半,泡軟后再用鈍刀刮扁,一根纏一卷,弄了好大一堆,編制“鍋旮籠”的綁繩就全有了。
換錐也是編制“鍋旮籠”必不可少的小工具。換錐,長25厘米,其中木把10厘米、鐵頭15厘米。鐵頭呈半圓管狀,自后向前逐漸變細(xì),形成半圓管尖。這工具過去幾乎家家都有,現(xiàn)在因為用不著,大多數(shù)家庭都丟棄了。鄒老哥能保存到現(xiàn)在,可見他是個有心人。 “鍋旮籠”具體的制作過程是:第一步起頭。把茅草和葛子稍微濕潤一下,使其變得柔軟,就可以起頭編制了。拿過一小撮茅草,用葛子把茅草纏繞成草把子,草把子起頭很細(xì),只有小手指粗,一邊纏繞一邊續(xù)草,使草把子逐步變粗,以小搟面杖粗細(xì)為宜。要使勁把草把子纏得很結(jié)實,但是,葛繩不能纏得太密,每道之間保留一兩厘米的距離,如果太密集了,接下來用換錐不好鉆眼兒。 第二步是圈圓。當(dāng)草把纏到1.8米長的時候,就要將草把彎曲起來,做成圓圈,這個圓圈的內(nèi)直徑大小決定著“鍋旮籠”用于何種尺寸的鍋。從鍋的里沿量直徑,6印鍋為54厘米、7印鍋為60厘米、8印鍋為64厘米。草把子圈圓接頭了,這是“鍋旮籠”的第一圈,接下來做第二圈,這時候換錐就派上用場了。
在接頭的地方,把換錐從懷里向外穿透草把子,再將葛蔓的頭從換錐尖頭的溝槽里向里穿過,然后拉葛子蔓,使勁把草把扎結(jié)實,如此第二圈草把子和第一圈草把子緊緊地貼在一起。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不斷續(xù)草,第二個圈草把子就不斷地向前延伸。 第三步是封尾。第一圈的草把只有小搟面杖粗,第二圈就有大搟面杖粗,編纏到三圈的草把比大搟面杖還粗些。當(dāng)?shù)谌ρ由斓降谝蝗宇^處,就要削去多余的草封尾了。封尾處用葛繩多纏幾道剎緊,系上死扣,使其不能解開,這樣一個“鍋旮籠”就做成了。說白了,“鍋旮籠”就是一個巴掌寬,二指厚的大草環(huán)。有些細(xì)心的主婦,把買回家的“鍋旮籠”用廢布纏包起來,這么一打扮,好看又耐用。 十幾天的工夫,鄒老漢把收割的茅草全部編成了“鍋旮籠”,拿到市集上去賣。他告訴我,一個“鍋旮籠”能賣25元錢,自己一天能做兩個,也就是掙了個工夫錢。說到這里,鄒老哥有點傷感地說:“集市上賣‘鍋旮籠’的就我一份,可是,還不好賣!等我不能做了,想買也買不到了。”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像“鍋旮籠”這樣的老手藝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我們擋不住時代前進(jìn)的洪流,卻可以傳承這份技藝,留下一份鄉(xiāng)愁。
本文綜合整理自微信公眾號文明榮成(ID:wenmingrongcheng)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權(quán)責(zé)歸屬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