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在異鄉(xiāng),還是長居家鄉(xiāng),有一種味道深居心底,那是家鄉(xiāng)特有的美食味道。 對榮成人來說,這種味道就是農(nóng)家飯那鮮香的味道;是烀蠣頭、烀扇貝、烀蟹子、烀蝦爬子的味道;是蝦醬豆面條的味道…… “味蕾深處是故鄉(xiāng)”,榮成人與食物相關(guān)的記憶,總逃不出、也離不了故鄉(xiāng)情緣。 家鄉(xiāng)百味,皆需品嘗。
![]() 過去農(nóng)村貧窮,地瓜成了每個家庭的主糧。為了讓家人吃得好一點,心靈手巧的家庭主婦們,變著花樣制作地瓜飯,諸如:大鍋烀鮮地瓜、用鮮地瓜做湯和粥;曬生地瓜干和地瓜絲烀著吃、熬粥喝;曬熟地瓜當小吃;用地瓜面粉做地瓜饅頭、地瓜餅子、地瓜包子、地瓜面等。最受人們歡迎的,當屬地瓜面。 地瓜面的特點是爽滑、鮮美、有營養(yǎng),讓人饞涎欲滴。
1.曬地瓜干或地瓜絲:將鮮地瓜洗凈,用礤床兒(擦地瓜和蘿卜絲的工具)打成地瓜片或地瓜絲,曬干。
2.磨面:將地瓜干或地瓜絲拿到磨坊粉成細面。 3.和面:取地瓜面粉三分之二、小麥面粉三分之一,加水和勻。和面是關(guān)鍵,要慢慢加水和均勻,面最好和得硬一點。和面時必須加小麥面,不加面就不勁道,無法擦成長面條。
4.擦面條:用礤床兒使勁兒把面擦成面條。擦面條時,注意在礤床兒下面放玉米葉接著,一葉滿了再換一葉。
5.蒸地瓜面:將擦好的一葉一葉面條,放在鍋里的篦子上蒸熟。地瓜面不能像其他面條那樣下到開水里煮熟,一定要蒸熟,蒸的面條味道更好。 6.做湯鹵原料:蕓豆、小白菜、菠菜、油菜、白菜、蘿卜絲等青菜;食用油、五花肉、蔥、姜、醬油、醋、雞蛋、蝦皮或蛤蜊。 先烹鍋,在鍋里加油或炒五花肉,放上蔥、姜絲、醬油和醋,添水做成湯。之后選取蕓豆、小白菜、菠菜、油菜、白菜、蘿卜絲等任一種青菜,放入湯中快煮。為了提高鮮度和營養(yǎng),最好加點蝦皮或蛤蜊,再打上雞蛋攪散成蛋花,最后撒點香菜。 開吃:取一葉面條放入碗中,舀上湯鹵,即可享受美味了。
地瓜面最簡單的吃法就是把揉好的面團用礤床兒擦成條在燒開的鍋里煮熟,這樣的面條跟小孩的手指差不多粗細。 第二種是打鹵面。用面籮篩出最細的地瓜面粉,加溫開水和面揉成團,用最細的礤床兒就著滾開的鍋將擦出的面條落在開水里。要趁著鍋灶下的柴火還“噼噼啪啪”地燒著時把面團擦完,否則面條會融化在開水里。這是個力氣活兒,記得我的母親每一次擦面都累得滿身大汗。煮熟的面條晶瑩透亮,吃起來滑溜有嚼勁,澆上蛤蜊湯、蛋花、韭菜末兒做成的鮮鹵,堪稱是地瓜面最經(jīng)典的吃法。 第三種吃法是將揉好的面放在蓋簾上,均勻地堆放著,大約三指厚。然后在鍋底添水,煮熟后可以直接用手拿著吃,也可以加鮮湯做成打鹵面。 還有一種粗細面粉搭配的吃法。用白面團包住地瓜面團,做成手搟面,切開以后黑白分明,吃起來既有白面的韌勁又有地瓜面的滑潤,再根據(jù)自己的口味配上鮮鹵湯。 除此之外,地瓜面可以烙餅,可以貼餅子,可以包包子、餃子,凡是白面能做的東西,它都能做。特殊的年代造就不同的生活,讓普通的地瓜成為生活的主角,就像我們樸實憨厚的膠東人一樣,有著內(nèi)在的韌勁,這也成為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對地瓜會心懷感激。
![]() ![]() 榮成甘薯,別稱地瓜、紅薯、紅苕、朱薯、金薯、玉枕薯等,品質(zhì)優(yōu)良、出產(chǎn)量大。2013年,榮成甘薯獲農(nóng)業(yè)部地理標志農(nóng)產(chǎn)品認證。
榮成甘薯主要種植品種為地方品種“蜂蜜罐”。薯塊呈長紡錘形,大小均勻,薯皮光滑,土黃略帶淡紅色。據(jù)科學鑒定,榮成地瓜含有豐富的淀粉質(zhì)、糖分、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和胡蘿卜素等。地瓜熱量高但不含脂肪,所含的“脫氫雄固酮”有減肥、抗衰、抗癌作用,是很好的保健食物。 榮成甘薯農(nóng)產(chǎn)品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包括所轄行政區(qū)域內(nèi)西至虎山鎮(zhèn)嶺西村,東至成山鎮(zhèn)臥龍村,南至人和鎮(zhèn)院夼村,北至港西鎮(zhèn)王家村,覆蓋榮成市境內(nèi)全部22個鎮(zhèn)(街道)826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22°10′~122°41′,北緯36°50′~37°25′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