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為患者實施手術的張樂(左前)。
▲被緊急送上手術臺進行闌尾切除手術的張樂。
4月22日10時許,石島人民醫(yī)院2號手術間內,一臺白內障囊內摘除手術正在緊張地進行著……主刀醫(yī)生張樂冷汗直流,堅持做完關鍵步驟后,停下手術,閉上雙目,緊皺眉頭,忍過一陣腹痛,接著定神、捏穩(wěn)手術刀,繼續(xù)手術。直到最后一個步驟完成,張樂的手術服已全被汗水浸濕。這已是張樂的第三臺手術了。精神一放松,張樂難忍劇痛彎了背脊,單手按住腹部,被等候在一旁的同事攙扶住,急忙送往超聲室檢查。 躺在檢查床上,超聲室醫(yī)生掀開張樂的衣襟,只見腹肌極為緊張,觸痛極為強烈,便脫口呵責道:“怎么才來!明顯腹膜炎了。”醫(yī)生仔細探查張樂右下腹闌尾區(qū),符合急性闌尾炎并糞石、腸間少量積液聲像圖表現,且情況非常嚴重。醫(yī)生建議道:“不能再等了,需要立即手術!” 此時,張樂已經因闌尾壞死穿孔、腹腔臟器感染,血壓下降迅速,處于休克前期,情況危重。12時,普外科的同事為張樂緊急實行了腹腔鏡闌尾切除手術。45分鐘后,手術順利結束。這時,張樂的妻子也匆忙趕來醫(yī)院,心疼地流著淚輕聲埋怨著:“昨晚都疼那樣了,也不知道多顧著點自己。”剛從麻醉中醒來的張樂,臉色蒼白,擠出一絲微笑,動著嘴唇似在安慰妻子。盡管沒聽清楚張樂說什么,但妻子也猜得到,肯定是“沒事兒”。 其實,早在兩天前,張樂已經有腹痛的癥狀,但沒當回事,以為是腸胃不適。因為作為醫(yī)生,張樂經常因門診、急診、手術而延誤吃飯時間,錯過飯點,只能吃冷飯或者不吃。吃了兩片藥,張樂依然報名參加了醫(yī)院組織的大型義診活動,回來后還到科里加班。就在前一天下半夜,張樂感到腹部劇痛并伴有寒顫發(fā)冷的癥狀,他意識到可能是闌尾炎。直至清晨醒來,疼痛仍在持續(xù),考慮到今天還有7臺手術,張樂又加服了一劑止疼藥。 到院后,張樂先是進行常規(guī)查房,接下來是會診,看他時不時地按壓腹部,同事也提醒道:“是闌尾炎吧,趕緊輸液吧!”張樂笑笑說:“沒事,今天還有手術呢!” 9時30分,張樂和同事一起去了手術室。在更衣間,他遇到了普外科剛做完手術的郭連洲主任,便讓郭主任給摸了摸腹部。“你腹肌緊張,反跳疼痛明顯,應該是急性闌尾炎,最好手術治療。”作為醫(yī)生的他知道,急性闌尾炎發(fā)展很快,耽誤治療對病情影響很大,闌尾會出現壞疽、穿孔、彌漫性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 張樂笑笑繼續(xù)更衣,因為他知道,科里7位醫(yī)生,一位在門診坐診,一位下鄉(xiāng)扶貧,一位外出學習,只有科室兩位主任和兩位大夫負責兩個手術間上午的7臺手術,實在沒人可以代替他。“病人還在等著我呢,做完手術再說吧。” 一臺手術結束后,郭主任來到手術間,再次要求張樂立即去檢查,張樂抹了抹汗說:“還有兩臺,我再堅持下,沒事的,大家不都這樣么。”郭主任無奈地搖搖頭退了出去。結果,張樂堅持做完了上午的所有手術,自己也躺上了手術臺。 張樂的科室主任姜麗萍心痛地說:“看到麻醉后的張樂躺在手術臺上,我忍不住哭了,心里特不是滋味,都說醫(yī)生不自醫(yī),其實是病人跟自己之間,我們選擇了病人,作為同事,我也怪他,怎么把自己拖到如此地步。”與張樂同科室的人都說:“張樂就跟他的名字一樣,為人樂觀、坦蕩,工作上從不計較。即便是休假,只要科室需要,他也是滿口答應,笑意盈盈地趕來加班。” 就在記者采訪時,姜主任接到張樂的來電,這是術后第三天。張樂說,他感覺挺好的,明天就能撤引流袋了,有工作就安排給他,他沒事了。放下電話,姜主任有些哽咽:“沒辦法,科里人手不足,加班是常態(tài),張樂肯定也是擔心我們太忙、太累了……”因為10天前,2017年全市白內障復明工程啟動,到院接受篩查的患者中,有近200名白內障患者都已經開始預約手術了,患者們都在等著呢…… 張樂常說:“沒事兒,大家不都這樣嗎。”是的,“大家都這樣”,加班加點、隨叫隨到,身體有點小問題就簡單吃點藥繼續(xù)上班,這在人員嚴重不足的縣市級醫(yī)院是工作常態(tài),大家都習以為常,也無怨無悔,因為病人在等著,病人需要他們。在患者與自己的得失面前,醫(yī)護人員選擇了前者。 “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潤,非一流之歸也。”正是張樂這樣成千上萬、默默無聞的醫(yī)生,撐起了榮成67萬人口的健康大廈,匯就了人與人之間愛的海洋。平凡的他們、平凡的身影,心中時刻裝著一個平凡的念頭:“病人還在等著我呢!”(榮成市新聞中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