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東漢經學集大成者鄭玄,大約于公元168年至172年來到偉德山一帶講學,將當時京城洛陽剛剛興起的“鯉魚跳龍門”傳說傳到榮成。在偉德山古跡頂下清澗魚窠中的魚兒們,也都紛紛仿效黃河鯉魚試圖跳過偉德山古跡頂玉皇殿的“龍門”,終于有一天,一條大魚跳過了龍門變成了一條白龍,飛越大山,潤澤大地。這條白龍老了以后,為了紀念當年為他傳經頌道的鄭玄,又回到偉德山前清澗的魚窠中化做一條石魚。這就是“老魚窠”的美麗傳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老魚科現改名北山楊家村。
借由這個美麗的傳說,挖掘崇文尚學的人文特色,村里籌資30多萬元,開發(fā)了“老魚窠”景觀。以“大魚宴”為特色,建立“農家樂”中心廚房模式,統(tǒng)一管理,標準化經營,高標準打造5處農家樂場地,可一次性承接游客150人。
憑借優(yōu)越的自然資源,建立開心農場生態(tài)園。設有采摘園,每個季節(jié)都有不同的水果供游客們采摘,還建有動物園,家長可以領著小朋友來這里觀看可愛的動物們。
北山楊家村堅持“文化支撐”,一批書畫創(chuàng)作基地、攝影基地、動漫產業(yè)基地紛紛落戶于此。近日,夏莊鎮(zhèn)邀請來自威海及榮成的30余名攝影愛好者,在北山楊家村舉辦了“遇見夏莊”主題攝影研討會,并集體來到該村老魚窠等景點進行實地采風創(chuàng)作。攝影師們記錄展示北山楊家村之美,傳遞生態(tài)養(yǎng)生理念,倡導健康有氧生活方式,提升了咱北山楊家村的知名度。
北山楊家村還特意將老物件收集回來,建立屬于咱北山楊家的民俗館。這些老物件,凝集著村里人的回憶。游客來到這里,看到這些老物件,引出無限的“鄉(xiāng)愁記憶”。各種文化基地的建成,吸引著一批批文人雅士來此創(chuàng)作。村子里的新氣象讓村民倍感自豪。
從貧困村到如今的旅游特色村,帶給北山楊家村的不僅僅是經濟的增長,更是群眾素質的提高。整潔的街道、有序的村落、質樸的村民,這都是咱北山楊家村文明村居的體現。北山楊家村書記楊洪麗說:“我們現在正在建設圖書閱覽室,建成后可供村民和游客閱讀圖書。還有開心農場也在新建中,等到季節(jié)了會有牡丹、月季等成片的花海,更加有吸引力。”北山楊家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張水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