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魚的貓。
據說大船出海,漁夫會帶一只貓,原因是搬運糧食上船的時候很可能會帶老鼠入船,老鼠吃糧不怕,怕的是老鼠咬壞船艙。這只貓可不是普通的貓,要經過嚴格訓練,從生下來就不給魚吃,連魚腥味都聞不到,只吃肉,并訓練它捉老鼠,如果這只貓吃魚,就會挨打,打出心里陰影為止。所以帶貓上船后,只要不喂肉,它就拼命到處找老鼠吃。
舊時行業(yè)大多都是世襲,父親是漁民兒子一般也是漁民,但若是出海打漁,父子嚴禁同船則是行規(guī)。很多人認為父子一起可以互相照應,但在大海之上,若是遇到海難,人力通常難以與大?购,若是一家男丁都遇到不幸,對一個家庭是難以承受的打擊。所以,這條看似嚴苛的行規(guī)實則最近人情。
現在人說“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在榮成,無論是漁民還是船員,酒量通常都不錯,但只要有登船任務,無論負責什么崗位,絕對不能飲酒,甚至嚴禁任何人帶酒上船。電視上我們?吹酱瑔T在海上喝酒御寒,但榮成的漁夫只要出海絕對不會沾酒,通常是吃高熱量的食物御寒。
榮成漁民之間有這樣一句話:“出海前誰都不認識誰,但在海上都是一家人。”海上作業(yè)危險性很大,再有經驗的漁夫都有遇險的可能,“脫下衣物不;蝿”就是海上求助的信號,只要路過的漁船看見,必須盡全力相救,被救者不必答謝,更不必支付報酬。如有遇難不救的漁船,會被同行鄙夷。
出海捕魚,大家坐在同一條船上,平時船老大和艄手是平等的,一旦出現緊急情況,所有人必須對船老大的指示絕對服從,哪怕明知是錯,也必須去執(zhí)行,只有這樣全員才能步調一致應對海難,生存幾率才最高。如果任何一個船員有不聽從船老大的“案底”,那么他很難在行業(yè)中立足。
意為保護海洋資源。漁夫稱小魚小蝦為“苗”,過小海產不能撈,即使撈起也要放生,這是給子孫后代留的活路。當地民諺有“春撈秋捕,夏養(yǎng)冬斗”,這也代表了整年漁民和大海的共生關系。
出海不說“出海”。漁民口中的“海”是指收魚的港口,所以漁民從不說“出海”,出去捕魚說“下河”,而回到港口則稱“去海上”。這就像考狀元的人東西掉在地上不能說“落地”,要稱“及第”,都是圖個吉利。
做個好漁民,要守好漁業(yè)行規(guī)。這些行規(guī)不是千八百字就能說全的,但從中不難看出,行規(guī)里透著榮成漁民的人情味、行業(yè)態(tài)度和對大海的依賴,他們愛著這一行當,并以此為傲。
不吃魚的貓。 據說大船出海,漁夫會帶一只貓,原因是搬運糧食上船的時候很可能會帶老鼠入船,老鼠吃糧不怕,怕的是老鼠咬壞船艙。這只貓可不是普通的貓,要經過嚴格訓練,從生下來就不給魚吃,連魚腥味都聞不到,只吃肉,并訓練它捉老鼠,如果這只貓吃魚,就會挨打,打出心里陰影為止。所以帶貓上船后,只要不喂肉,它就拼命到處找老鼠吃。
轉自:今日銀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