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文明實踐】榮成美麗鄉(xiāng)村的“新規(guī)矩”
來源:文明榮成 作者:榮成 人氣: 發(fā)布時間:2018-11-04
摘要:好像在不知不覺間
記憶中
農村中的一些陳舊陋習已銷聲匿跡
最典型的就是婚喪嫁娶
在如今的榮成
村子里這方面的規(guī)定多著呢~
但這些大大小小的“規(guī)矩”卻頗受大家歡迎
移風易俗
不僅轉變了人們的傳統(tǒng)觀念也引領著鄉(xiāng)村的文明建設

好像在不知不覺間
記憶中
農村中的一些陳舊陋習已銷聲匿跡
最典型的就是婚喪嫁娶
在如今的榮成
村子里這方面的規(guī)定多著呢~
但這些大大小小的“規(guī)矩”卻頗受大家歡迎
移風易俗
不僅轉變了人們的傳統(tǒng)觀念
也引領著鄉(xiāng)村的文明建設
寧津街道島西耩是一個只有40多戶的小村子,走進村委小院,入眼所見除了風中飄揚的五星紅旗就是各種關于移風易俗的宣傳標語,以及醒目的村規(guī)民約。
村民馬大姐家前些日子剛辦完一場簡樸的白事,她表示:“別看俺村小、偏僻,村民辦喪事、喜事都按照“紅白理事會”的規(guī)程走,我也沒有攀比的,都是從簡,省心省力。”

那么馬大姐所講的“紅白理事會”
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機構?
紅白理事會在村黨支部、村委會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
紅白理事會由群眾民主選舉產生,設會長1人,副會長1人,理事若干人。
積極向群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貫徹執(zhí)行各級政府的政策、法令和規(guī)定,引導群眾移風易俗,耐心做好群眾的思想疏導工作。
理事會要主動熱情做好婚喪事服務。協(xié)助婚姻登記部門認真做好本轄區(qū)內的婚姻登記工作,協(xié)助街道、社區(qū)抓好本轄區(qū)內的殯葬管理工作。
理事會要對村內每次紅白事的承辦做好記錄,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工作,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服務質量。
認真貫徹執(zhí)行黨和政府的各項政策及規(guī)定,堅持原則,不徇私情。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蝕。”
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加強紅白理事會建設,是貫徹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厲行節(jié)儉精神、營造社會新風尚的必然要求。紅白理事會對控制婚喪事務花銷,減輕群眾負擔、破除陳規(guī)陋習有著較強約束力和引導作用。
近年來,我市積極響應上級部署要求,全域開展移風易俗專項活動,推動村(居)全部建立紅白理事會。各村通過召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議等形式,推選出紅白理事會組織成員,研究制定適合本村實際的移風易俗村規(guī)民約,引導村民自覺抵制婚喪鋪張浪費、大操大辦的行為。
尋山街道清河村把移風易俗和文明祭祀工作跟信用建設結合起來抓。對村里的老黨員主動要求去世不留骨灰的事跡進行了宣傳,并給予信用加分,以此為典型,在黨員和村民代表會上反復宣傳,越來越多的村民對這一事情從不接受到接受,再到積極參與移風易俗工作,清河村的文明程度明顯提高了。
近年來,嶗山街道地寶圈村以文化素質提升帶動精神文明建設,制定村規(guī)民約,打造“百家文明戶”“誠信示范戶”等品牌工程,按照一定比例評選“四德”戶,實施“榮譽上榜、掛牌管理”,引導村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013年起,村里開始推行信用管理制度,對好人好事進行加分,鼓勵村民之間互幫互助,弘揚正能量,村民之間、鄰里之間相處得更加融洽和睦了。2015年底,村里評選了第一批誠信示范戶,村委大院建起了光榮榜、宣傳欄,里面張貼著村民們評選出來的道德模范。此舉極大地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更多好人好事不斷地涌現(xiàn)出來。


斥山街道西火塘寨社區(qū) “紅白理事會”積極推行以“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為主要內容的移風易俗活動。社區(qū)青年舉辦婚禮,都提前與“紅白理事會”取得聯(lián)系并備案。對符合節(jié)儉辦婚禮條件的青年,社區(qū)“紅白理事會”會獎勵其一筆豐厚的現(xiàn)金“大禮包”,并給予婚禮當天接送賓客車輛的使用優(yōu)惠。
港灣街道不僅在所有村居全部成立了紅白理事會,還把推進移風易俗、破除封建迷信納入《居民公約》,在社區(qū)公告欄張貼公告并印發(fā)《致廣大社區(qū)居民的一封信》,引導群眾舉辦節(jié)儉適度又富有紀念意義的婚禮,鼓勵厚養(yǎng)薄葬。
街道還在每個社區(qū)隨機抽取群眾,進行電話問卷調查,掌握群眾對移風易俗工作的了解程度,征集群眾的意見建議。這些舉措大大提高了社區(qū)居民對紅白理事會和文明新風的知曉率,不少群眾主動響應婚事新辦、喜事廉辦、喪事簡辦的倡議。
港灣街道社區(qū)工作人員深入農戶進行移風易俗宣傳
全市還通過新媒體傳播、發(fā)放倡議書、張貼標語等方式,廣泛普及有關移風易俗的科學知識,營造了濃厚的宣傳氛圍。如今,已形成群眾自覺進行婚喪習俗改革的社會新風尚。

2016年以來,為鞏固“移風易俗 倡樹新風”活動成果,推動移風易俗活動在農村深入普及,我市積極發(fā)揮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賭禁毒會、紅白理事會的作用,在農村大力推進移風易俗,取得了初步成效。
如今,不僅過去婚喪嫁娶大操大辦行為沒有了市場,以往農村百姓閑暇時候湊在一起打麻將等賭博惡習也不見了蹤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為了主流。近年來,隨著榮成各項文化事業(yè)蓬勃發(fā)展,各街道以及各村居普遍成立了文藝活動團隊,跳舞、打鼓、健身……幾乎成了農村居民們每天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少莊戶劇團還將身邊人、身邊事搬上舞臺, 把移風易俗等正能量題材融入到舞蹈、小品、戲劇、三句半等文藝作品當中,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引領著“時時講文明、處處講文明”的新風尚。
《禮記》有云“移風易俗,天下皆寧”。良好習慣需要我們自覺養(yǎng)成,社會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以文明節(jié)儉、艱苦樸素為榮,以大操大辦、奢侈浪費為恥;樹立婚喪喜慶新風尚,彰顯文明健康新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