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館狂魔”:10個月竟開了八座博物館!
博物館大家肯定都去過,是不是參觀一下博物館也是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的好辦法。
前兩天局座為了陶冶我們這些小橘子的情操,讓《局座說車》節(jié)目更好,特地帶著我們參觀了汽車博物館。
(攝影:馬克)
說起博物館,相信大家耳聞最多的還是“建館狂魔”樊建川先生,現(xiàn)在已經建造了50余座博物館,他的目標是一百座就退休。
局座從坐鎮(zhèn)軍武大本營之初就說一定要邀請“大館奴”樊建川,因為他用實際行動給我們做了榜樣。
《大館奴》其實是他曾經出的一本書,當初三聯(lián)書店想把書名改成《記憶與夢想》,但是遭到了他的強烈反對,他說如果改名就不出這本書。
他真的成了“館奴”,作為民間博物館已經開了50余座,僅今年到目前為止十個半月就開了八座,正在籌建第九座。
中國改革開放博物館、漢陽兵工廠舊址陳列館、重慶軍民抗戰(zhàn)館、兵器發(fā)展博物館……
今年恰逢改革開放40周年,其改革開放博物館就有80萬件文物,不是八千件、八萬件,而是80萬件,怎么搜集來的。
他的收藏之路是從“撿破爛”開始的,從90年代開始,有搬家的,搬家就會扔東西,他就開始撿,撿到一個老物件搞清楚其背后的故事,他會覺得很幸福。他說目前館藏800萬件文物,每一件他都過過手。
其中最多的還是抗戰(zhàn)文物,因為他曾經當過兵。當過兵的人都清楚那種軍人情結,他說“我當過兵,我的父親和岳父都是軍人,父親那一輩全都參加過抗日戰(zhàn)爭,12人陣亡,只有老父親幸存。國家的光榮應該每一個人都去分享, 國家的恥辱應該更多人銘記,我收藏抗戰(zhàn)文物,就是希望國人看到這些文物能夠警醒和覺悟。”
對于國民教育,他跟局座是兩個路線,他是“實業(yè)興國”,局座走的更像是魯迅先生那樣的路。
就算他散盡家財也無法收藏800萬件文物,其中有很多故事,也要感謝那些捐贈者。
他提到羅箭(羅瑞卿之子),老人有一件毛毯,是羅瑞卿將軍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繳獲的,當羅箭出生在延安窯洞的時候,這件毛毯便開始跟隨他,每天睡覺都要蓋著這個毯子。
樊建川開導老人,這件毯子放在博物館才會有更多人看,才能喚醒國人的愛國主義,才能發(fā)揮更大的價值,羅箭深明大義,把毯子送給了他。
樊建川趕緊抱起毯子就跑,生怕老人反悔,當他跑到門口卻被老人叫住了,他心想著這毯子沒戲了,但是老人含淚摩挲了一遍這個毯子,一轉身一揮手示意樊建川走,樊建川趕緊帶著毯子就跑到了飛機上。
不少文物其實都是這樣“連搶帶騙”得來的,更要感謝這些革命后人的深明大義,他們也想為國人的愛國主義教育做一份貢獻。
軍武中樊建川還講到了怎么要到了聶榮臻元帥的公文包,如何“悶聲發(fā)大財”從拍賣場買到了豐子愷1945年8月15日的《勝利之夜》,還有毛主席親自批的《紅軍改編令》原件……
對于這樣一個致力于愛國主義教育的實干家,局座非常佩服,樊建川也非常佩服局座這樣的人,特地贈送了局座一幅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