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想在北約秀操作,結果軍艦被……“凍壞”了!北約“三叉戟2018”已經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美國海軍全世界到處“秀”,本打算借這次軍演在北極圈威風一把,結果這個算盤還沒打就砸地上了。
“杜魯門”號航母在北極“秀”了一波后,“岡斯頓·霍爾”號、“紐約”號及“硫磺島”號三艘軍艦也緊隨其后想要一展實力。
(制圖者:馬克) 結果在前往挪威期間遇上惡劣天氣,艦上多人暈船及受輕傷。巨浪亦導致“岡斯頓·霍爾”號的甲板,以及搭載的通用登陸艇受損,“紐約”號也與“岡斯頓·霍爾”號一同折返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的港口作進一步評估。
就連這次奔赴“三叉戟2018”的“杜魯門”號航母也要面對低溫、高風速、海面不穩(wěn)定情況增多的挑戰(zhàn)。
(圖源:美國海軍) 航母艦艇一面對極端天氣就腿軟不是罕見事了。今年弗洛倫薩光臨美國,美國諾福克海軍基地發(fā)布了海軍進入A級戒備的命令:港內全部可動航母、艦艇都必須立刻離開諾?塑姼圻M入大西洋躲避颶風。
這招“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的終極絕招可是“血淋淋”的教訓換來的。我們在之前《什么情況?美國航母紛紛“逃離”軍港》就講過。
幾個月前日本的口永良部島很可能會發(fā)生火山爆發(fā),駐守在該島附近的美國航母戰(zhàn)斗群,也是一接到消息就趕忙撤離。
今年年初的時候美國海軍最新戰(zhàn)艦“小石城”號(“Little Rock”)處女秀計劃從紐約水牛城出發(fā),經由圣勞倫斯航道駛入大西洋,最終返回佛羅里達梅港。
軍隊還特地找來神父祝福一番,希望它此次遠行順利,結果“小石城”號出門不久就遭遇罕見的低溫天氣,海上浮冰加速飄動,自12月24日起就被困在蒙特利爾港。
(動圖截自:YouTube/FoxNews)
只等春暖花開、冰雪消融,才能重新起航。雖然美國海軍考慮過使用破冰船來“救救”海軍“新生”,但最終顧慮到軍艦和船員的安全就放棄了,為他們配備臨時加熱器和十幾架除冰器,以減少船體積冰。
那面對極端嚴寒,軍艦真的沒有辦法嗎?
其實軍艦在極度嚴寒的天氣面前依舊是被動應對。因為溫度太低鋼鐵會變脆,強行轉動可能造成損傷,開火的話估計還會引起爆炸,所以面對極度嚴寒的天氣軍艦們也不會選擇正面剛。
(圖截:SBS官網)
而如何預防,目前已經開始利用特殊涂層“防凍”。當艦體被凍住之后,用除冰器除冰時因為特殊涂層的存在冰塊會大塊脫落,減少對艦體的傷害。
航母那么強,颶風面前也要退避三舍,軍艦大炮那么剛,極度低溫下也要抖三抖。大自然這個強者面前,人類真的太過渺小。有俄羅斯專家舉例說,如果海浪超過3級至4級,航母艦載機就無法起飛,航母也就成了漂浮在海上的活靶子。既然大自然我們“打”不過,那能不能借力使使呢?
古來有諸葛亮草船借東風,聽過海帶纏潛艇,霧霾防激光的小橘子們對氣象武器這個概念應該不陌生吧。
所謂“氣象武器”是指運用現(xiàn)代科技 手段,人為地制造地震 、海嘯 、暴雨 、山洪 、雪崩 、熱高溫、氣霧等自然災害,改造戰(zhàn)場環(huán)境,以實現(xiàn)軍事目的的一系列武器的總稱。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氣象武器已經開始使用。1943年,美軍為了掩護軍隊過河,就曾在意大利的一條河邊制造了一條濃霧帶,德國為了防止盟軍轟炸,曾噴灑大量人工造霧劑覆蓋保護區(qū)。
(圖截:俄羅斯衛(wèi)星通訊社)
而英國1949年至1955年的解密記錄顯示,在“積云行動”的支持下,英國皇家空軍向高地的英國大氣層釋放了各種物質-包括干冰,碘化銀和鹽-以誘導降雨,進行增加河流和溪流中的水流,以阻礙或阻止敵人過境的實驗。
20世紀50年代艾森豪威爾總統(tǒng)執(zhí)政美國期間,美國軍方就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明確提出了“氣象控制比原子彈還重要”的觀點。當時在佛羅里達州坦帕灣空軍基地 還建立“麥金萊氣候實驗室”,用以開發(fā)氣象武器。20世紀60年代開始,這些成果開始陸續(xù)用于實戰(zhàn)。
在70年代的越南戰(zhàn)場上,美軍故技重施,制造霧障掩護部隊行動,還用人工降雨引發(fā)山洪,阻滯越軍部隊行動。
越戰(zhàn)后聯(lián)合國就頒布《禁止將影響氣候手段用于軍事目的公約》,1992年的《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再次重申了禁止研發(fā)氣象武器的規(guī)定,并且2010年國際公約 禁止作戰(zhàn)雙方使用“氣象武器”。
但美國等國家對于氣象武器的研究并未停止過,因為條約并沒有阻止氣象民用化,美國就打個擦邊球,先借口民用研究,戰(zhàn)時需要隨時轉軍。并且還制定了計劃《天氣——戰(zhàn)斗力的倍增器:2025年擁有天氣武器》明確將氣象分析技術列為重點發(fā)展的武器技術之一。
雖然現(xiàn)在國際公約已經禁止對氣象武器的開發(fā),可仍然有很多專家認為未來的戰(zhàn)爭武器中氣象武器的角色也許會越來越凸顯。在武器更新?lián)Q代頻頻的今天,對于武器升級開發(fā)背后的深意,更值得我們深思。
新聞來源:俄羅斯衛(wèi)星通訊社,Business insider,衛(wèi)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