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漁民號子”和“回水咸魚干”又上省級非遺傳承名錄
來源:中國榮成 作者:榮成 人氣: 發(fā)布時間:2018-10-27
摘要:近日,山東省文化廳發(fā)布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我市李永喜因其榮成漁民號子技藝、張智因其膠東回水咸魚干技藝上榜。

近日,山東省文化廳發(fā)布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我市李永喜因其榮成漁民號子技藝、張智因其膠東回水咸魚干技藝上榜。



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隊伍建設,省文化廳開展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工作,經各地申報、專家評審、社會公示、復議、現(xiàn)場評審、現(xiàn)場考察等程序,確定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167人)。

榮成有著幾千年的漁業(yè)生產歷史。勤勞勇敢的榮成漁民在長期與大海、大風、大浪的抗爭中,在繁重的生產實踐里,不斷創(chuàng)造出了極具地方民俗特色的漁民號子。它作為漁民生產勞動中不可缺少的古老歌謠和精神號令,在榮成沿海區(qū)域廣泛流傳。漁民號子既有鼓舞情緒、調節(jié)精神的作用,又有指揮生產、協(xié)調動作、統(tǒng)一行動的功能。


李永喜,1951年生,俚島鎮(zhèn)瓦屋石村人,榮成漁民號子傳承人。從李永喜的爺爺那一輩開始,他們家就是職業(yè)的“海口”(漁民號子的領唱者),因從小耳濡目染,李永喜成為李氏家族第四代傳人。

2009年3月17日,李永喜被評為威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漁民號子”代表性傳承人。在2009年山東省首屆山東民歌演唱大賽和2010年“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山東地方文藝電視大賽中,李永喜演唱的《漁家號子》分別獲得一等獎和銀獎。2016年9月,《漁民號子》獲得第九屆山東省泰山文藝獎三等獎。
 
回水咸魚干是膠東沿海一帶漁家將捕撈的鮮魚通過腌、晾、海水沖洗、捂制等傳統(tǒng)技藝而制成的地方風味海洋食品。回水咸魚干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和傳統(tǒng)文化特征。榮成的河口遺址表明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先民聚居,漢代置不夜縣,明代是榮成村落建制和遺民涌入的繁盛時期,尤其三面環(huán)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形成以捕撈為主,吃海、用海的重要生活方式,其回水咸魚干制作有上千年的歷史,清代至新中國成立后這一傳統(tǒng)技藝在沿海盛行并流傳至今,成為聞名遐邇的膠東海洋特色食品。

 
張智,1966年生,尋山街道辦事處墩西張家村人,是膠東回水咸魚干傳統(tǒng)制作技藝第七代傳承人。張智的祖上世代以打魚為生,自小張智就開始學習回水咸魚干傳統(tǒng)制作技藝,積累和掌握了一整套制作咸魚干的經驗與技巧。他制作的回水咸魚干,其技藝極具傳統(tǒng)和民俗特色,有著廣泛的代表性,不論從外形到品質,都保持了傳統(tǒng)做法所具備的口感和品質。多年來,他把這一傳統(tǒng)技藝傳承作為己任,從出海捕魚到加工,從儲存到美食制作,他都毫無保留地把技藝傳授給周邊人群,使張氏回水咸魚干的風味長盛不衰。



張智本人先后獲得2011年度全國百強農產品經紀人稱號,榮成市創(chuàng)業(yè)標兵,2014年被認定為威海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014年入選榮成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十大傳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