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七套《尋味中國》尋到榮成漁家《鄉(xiāng)土》是CCTV-7推出的一檔農(nóng)業(yè)紀錄片類節(jié)目。自節(jié)目播出以來,以其"鄉(xiāng)而不俗,土而不粗"的氣質(zhì)樣貌和詩意生動的畫面以及平實質(zhì)樸卻帶有哲思的語言受到了觀眾們的喜愛。10月17日中午12:27分,《鄉(xiāng)土》欄目播出《尋味中國·寧津》,帶您一起走進榮成,去探尋寧津漁家的美味!
(請在
![]() 在寧津東楮島海邊,經(jīng)過十二小時的潮起,清晨七點,海水開始退去,露出了淺淺的海岸線。生活在海邊的人都知道,早晨的潮水并不會褪去太多,但經(jīng)過一整夜的洋流運動,足以把海里的水生生物帶上沙灘。海里的小生命們經(jīng)歷潮流翻涌,早已暈頭轉(zhuǎn)向,它們急需在岸上喘口氣。對于多年前生活在海域附近的居民來說,這也正是一個“果腹”的好時機。
![]() 如同跑山的人上山采蘑菇一樣,海邊的居民會去海灘上在礁石里撿海貨,他們稱之為趕小海。無需人力勞作管護,這是大自然的饋贈。 張德波帶著女兒正在海邊精心地采集著一種食材,這樣東西在今天對于他們一家來說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在岸邊的礁石上生長著密密麻麻的白色貝類,懂行的人就會知道在這下面藏著一種極鮮的美味,牡蠣,當?shù)厝私兴O犠印?/span>
![]()
![]() ![]() 生活在寧津的人是幸運的,這座小城鎮(zhèn)三面環(huán)海,長達110余里的海岸線,讓生活在這里的人擁有了豐富的海洋資源,同時距離海邊不遠的地方就是開闊平坦的土地,因此在過去,這里的居民不但可以以海為生,也有土地可以耕種。在他們的餐桌上,海鮮可以滿足味蕾,而真正可以飽腹的則是這一口又香又軟的大饅頭。對于注重禮儀敬重自然的當?shù)厝藖碚f,饅頭也可以變得有儀式感。
![]()
![]() ![]() ![]() ![]()
![]() ![]() 這是石島的海鮮交易市場,每天清晨,從深海歸來的漁船卸下的第一批海鮮,第一時間運抵這里。同時作為海鮮產(chǎn)地的石島,盛產(chǎn)的海鮮也會源源不斷地遠銷到韓國日本。
![]() 鲅魚,就是讓程向光念念不忘的美味。產(chǎn)自深海的鲅魚帶著一股特有的腥氣,但如果處理好了,便能將它的鮮美發(fā)掘出來。姜,可以大大地去掉腥氣,濃香的黃豆醬,把剩余的腥味遮掩住,同時賦予鲅魚另一種奇特的香味。鐵鍋燉魚,是很多地方的烹飪方式。這樣燉制給足了材料入味的時間,腥氣被去掉,魚肉的鮮美被最大程度地體現(xiàn)出來,同時燉煮的方式可以讓魚肉變得更加細嫩。
![]() ![]() 這座位于祖國北緯37度的沿海小城鎮(zhèn),獨特的地理位置成就了它獨特的飲食文化,民風民俗。美食,是人類取之自然的智慧結(jié)晶。風俗是人類敬畏生命的情感表達,有美食,有風俗就有家的味道,這種味道是鏈接親情的紐帶,是觸摸親人的橋梁,也是找回過去最好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