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五”,五居中,是陰陽交錯,“破”什么呢?按北方舊俗,初一到初四,家里不能用生米做飯,婦女不能出門。“破五”,商鋪開市,就恢復(fù)正常生活了。
南方初五比除夕還重要,在于接財神,在交錯路口,也稱“搶路頭”。所謂“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搶路頭”。 ![]()
舊時,初一到初五民間有很多迷信禁忌,在過了初五之后,這些禁忌即告解除,故稱“破五”。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避邪免災(zāi)的同時,把“晦氣”“窮氣”“霉氣”從家中趕走。 “破五”這天,民間有很多有趣的習俗和忌諱,盡管“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但大致就是三項比較重要的習俗:“送窮”、開市、吃餃子。 “送窮” 這一天要“破窮神”,讓它“即歸”,所以民間有“送窮”的習俗,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家家戶戶在黎明的時候就要起來放鞭炮、打掃衛(wèi)生,鞭炮從里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意思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出去。
另外由于從除夕夜到正月初五以前,是不允許打掃衛(wèi)生的,要掃也只能在屋里掃,垃圾放在屋內(nèi)的門口拐角處。而到初五這天則需要進行徹底大掃除,將垃圾掃出大門后,堆成一堆,將點燃的鞭炮扔到垃圾堆上,待一陣“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后,送窮儀式就完事,寓意著窮神遠離家門了。 開市 按照春節(jié)習慣,從大年初一開始,各大小店鋪都要關(guān)門了,直到正月初五才開始營業(yè)。為何選在初五這天呢?據(jù)說主要是因為初五這天是財神爺?shù)纳眨x擇這一天開始營業(yè)比較吉利,預(yù)示著生意興隆、財源滾滾。
吃餃子 如果說在年三十除夕吃餃子更多是代表團圓的話,那么初五吃餃子可就別有一番寓意了:“破五”吃餃子俗稱為“捏小人嘴”,據(jù)說這樣可免除小人讒言之禍。 吃餃子也承載了人們的新春期盼:在新的一年里,勤勤懇懇便能過上好日子。在古時候初五是“牛日”,休息四天以后破土動工,預(yù)示著春耕即將開始。初一到初四,一般是吃素的地方多,初五開始可以破素吃葷了。
正月初五又稱為“破五”是送年的意思,過了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復(fù)到大年三十以前的常態(tài)了。正月初五,民間習慣稱為“破五”,是春節(jié)后的一個重要節(jié)日。傳說姜太公封老婆為窮神,并令她“見破即歸”,人們?yōu)榱吮芨F神,于是把這天稱為為“破五”。
據(jù)說,這風俗來源于姜太公封老婆為窮神,并令她“見破即歸”的故事。還有一個略為不同的傳說是,大年三十人們請神時,把臟神——姜太公的老婆給忘了。于是她氣不過,便找彌勒佛鬧事。彌勒佛滿臉堆笑,就是不答腔。這臟神氣得捶胸頓足,七竅生煙。眼看事情要鬧大了,彌勒佛才開口說:“這樣吧!今天是初五,讓人們再為你放幾個炮,包一次餃子,破費一次吧!”
實際上,“破五”有不同來歷:
1.“破五”的第一種說法: 有些地方又把初五日叫做“圓年”,意思是說年過完了,到這一天要做一個總結(jié),劃句號了。其實,這是“破五”的變種,是由于不知“破五”的由來,慢慢的演變出來的。
據(jù)《封神榜》所說,姜子牙封神,把背叛他的妻子封為“窮神”,有令她“逢破即歸”。神話傳說中,姜子牙的妻子是很讓人討厭的背夫之婦,封了窮神以后,就更讓人討厭了,還沒聽說有誰是喜歡窮神的是不是?所以人們就在初五這一天“破”她,讓她“即歸”----馬上滾回去吧!
2. “破五”的第二種說法:
還有一說,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人們要在這一天大擺宴席,燃放鞭炮,搞多種多樣的慶;顒,寓意就是迎接財神的到來。
3. “破五”的第三種說法:
有好多地方,在除夕夜是要把祖宗請回來過年的,在堂屋的正中,高掛祖宗牌位,燒香上供,意為請祖宗過年,吃好的,不忘祖宗的意思。到了初五,就要送祖宗“回去”了,過年過完了,所以,這一天要燒香,燒紙錢,恭送祖宗。
4、“忌針節(jié)”
在每年農(nóng)歷的正月初五日。舊時,漢族民間過春節(jié)有很多迷信禁忌,如不得用生米作飯,婦女不能用針縫紉等諸多禁忌,在過了初五之后即告解除,故而稱此日為“破五”。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據(jù)說,這樣可免除讒言之禍。習慣上,過了“破五節(jié)”,商店酒樓五行八作方才正式開張從業(yè)。如有鋪面變化、柜臺增減之舉,一般多在初六定奪。
“破五”打破諸多禁忌 “破五”意為“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一般說來,從除夕至初五期間,有許多節(jié)規(guī)和禁忌,如不能做新飯、不能出門稱忌門、不能說不吉利的話、不能掃地灑水、商店不能開門等。但到了初五,所有的禁忌都打破了。舊俗春節(jié)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guān)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圣日,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
“破五”就是“趕五窮”
我們告訴大家,所謂"五窮"也叫"五鬼"。指"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等五種窮鬼。曾見于韓愈的《送窮文》。這位詩文大家說,"凡此五鬼,為吾五患",所以要送而走之。文人無論內(nèi)心如何思謀,行文總是比較平和,雖屬我的大患,還是客客氣氣送走了吧。到了老百姓便實話實說,"趕五窮","填窮坑",而且動用了爆竹掃帚,不能客氣。這畢竟不是請客送禮。趕盡殺絕,當是其中最為慷慨激昂淋漓盡致者。
正月初五“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nèi)穢土掃到袋內(nèi),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
破五這一天,許多地方時興一種叫做“趕五窮”的風俗。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wèi)生。鞭炮從每間房屋里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將出去,讓它們離我們遠遠的,越遠越好。放“二踢腳”稱“崩窮”,把“晦氣”、“窮氣”從家中崩走。人們從初一至初四已經(jīng)四天沒干活了,日出之前放炮崩窮后,要努力干一天活,稱“恨窮”。“破五”意味著只要在新的一年里,不辭勞苦勤勤懇懇便可過上好日子。
“破五”當天勿串門
由于地域不同,節(jié)日習俗也有差異。“破五”早晨進勞苦大眾祈求吉利、幸福的日子。這天忌串親訪友,也不準串門,因為走親會把晦氣帶到別人家、讓親戚沾著了窮氣。在北京一帶,婦女不許于此日串門,串門則不詳。在河南一些地區(qū),人們于此日不勞作,否則本年內(nèi)遇事破敗。
大小店鋪“破五”開張
按照舊俗,春節(jié)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就關(guān)張了,而到了正月初五這天,家家又都重新開張了。所以,求財也是這一天的重要主題。放鞭炮也與求財相關(guān),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fā)財?shù)南M,但愿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到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發(fā)大富。
過去正月初五是春節(jié)的尾聲,所有為過年而關(guān)門休息的大小商店,“破五”過后一般都要選擇吉日開張營業(yè),通常是選擇大年初六。舊時,買賣人過大年,一般從初一至初五關(guān)鋪,商號停業(yè),一律上門板,戲院子封箱不唱戲,門上貼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圣日,認為選擇這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商號酒肆五行八作在年初五開張從業(yè),如有鋪面變化、人員增減之舉,一般多在初五定奪,俗稱“破五”。
2018年到來,一首歌曲《財神到我家》祝福大家財源滾滾,萬事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