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圖由《漁業(yè)界》粉絲提供
航海禁忌的中國版
前兩年紅的發(fā)紫的探險小說《鬼吹燈》有一章是專門講航海禁忌的:“我和胖子在福建的時候也跟船出過幾次海,對這些規(guī)矩表示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但并不太放在心上,趁船老大不注意,我和胖子特意在大主上坐了坐,大主是指甲板上的樁子,也沒見出什么事故,不過沒有規(guī)矩,難成方圓,這些航海的禁忌,大 概就跟“雞鳴燈滅不摸金”的行規(guī)類似,是為了增加安全系數(shù),而非刻意害人。 Shinley楊又有她在美國海軍學的一套迷信規(guī)矩,都說美國科學技術(shù)先進,其實論起迷信來一點都不比漁民蛋民含糊,而且他們的規(guī)矩更是稀奇古怪,甚至連洗刷甲扳的水桶應該怎么擺放都有名堂。”或許正如書中所說,沒有規(guī)矩,難成方圓,這些所謂的禁忌無非更多的只是心理暗示而已。 中國南方的漁民,千百年固守吃魚不翻魚身的規(guī)矩,因為翻魚的“翻”和翻船的“翻”是同一個字。除此之外還忌說扣、倒一類的字眼,在海上誰敢提這 些字,船老大就有權(quán)利把誰扔進海里喂魚,如果駕駛的是帆船,“帆”就觸了“翻”的霉頭,所以漁民都管帆船叫蓬船,一向稱“帆 ”為“蓬”,“升帆”俗稱“撐蓬”或是“開蓬”。 久而久之,已成了根深蒂固的習慣,不管是在海上,就算回到家也一概不提這些字,干脆就當世上從沒有過這些字眼,另外行船之時,也忌吹口哨,這是 漁民通用的忌諱,而漁民和打撈隊還忌諱在甲板上背著手,因為背手預兆“打背網(wǎng)”,是沒有收獲的兆頭,船上的“大主”不能坐,船頭不能坐,總之各種名堂和規(guī) 矩多得數(shù)不過來。 而做為臺灣最重要的兵種——海軍的規(guī)矩,一點也不少過那些個迷信的漁民。絕口不提“翻”字,就是臺灣海軍最基本的“行規(guī)”。除了日常生活中的小心翼翼,艦艇的編號也是海軍一大學問。海軍將士們,都像是兼職數(shù)學家,看到一個編號就計算一番,傳說艦艇編號的每一位數(shù)字相加起來不能等于4,否則就可能會出事。 說來也巧,冥冥之中,這些個禁忌,似乎總在人們對它們心生懷疑的時候突然“顯靈”,讓這禁忌之風愈演愈烈。臺灣海軍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出事的幾艘艦艇,其舷號都與“4”有關(guān)。上述禁忌由此正式在海軍部隊中發(fā)揚光大。 航行大海之上,天地浩渺無際,在天與地之間,只是一艘孤獨的船艦,一些孤獨的心靈。命運太難把握,官兵難免在心底虛張風浪的可怖和生命的脆弱。 于是另一個奇特的習慣漸漸養(yǎng)成,軍艦上的海軍,往往會私下供奉媽祖。媽祖是出海人的保護神,甚至有時,艦長還會親自率領(lǐng)全艦官兵到甲板上公開祭拜媽祖,頂 禮膜拜,場面很是壯觀。
除了中國 那我們來看一下其他國家形形色色的航海禁忌吧
▲ 此圖由《漁業(yè)界》粉絲提供
1、日期禁忌 在基督教盛行的國家,宗教習俗影響了航海,所以新船不宜在13日、星期五下水,遠洋船不宜在13日、星期五起航。如果我們邀請外賓或外輪船員上船參加便宴時,不要安排在13日、星期五,在宴會桌數(shù)和每桌人數(shù)以及菜的道數(shù)上,切忌位“13”這個數(shù)目。 2、語言禁忌 不要在船上說“淹死”、“沉沒”、“翻船”等不吉利的詞,在粵語地區(qū),因“空”與“兇”同音,一般不喜歡講空航、空箱、而叫吉航、吉船、吉柜、在西方,船上還不能說貓、狗、兔子、豬、老鼠、雞蛋、鹽、小刀等詞。 3、行為禁忌 為了航行安全,乘客不得在船上吹喇叭,在船頭揮動絲巾或晚上拿手電筒亂晃,以免被其他船誤認為是打旗語或者發(fā)送聲號、燈光信號。 4、吃飯的禁忌 如在輪船上赴宴,不可把整條魚翻過來吃,因為有人擔心會招致“翻船”;如在日本船上吃飯喝酒不要將筷子擱在盤子或碟子上,這是船員心理上忌諱的“擱淺”現(xiàn)象。 5、動作禁忌 在船舶有人會有這些忌違:上船時應先跨右腳;不能在船上吹口哨;不可帶花卉、別針上船。 6、船舶命名禁忌 給新船命名,最后一個字母通常不可用“a”;不能給船重新命名(如果是購來的舊船也最好沿用舊名)。 7、借東西的禁忌 不能將船上的設(shè)備借給另一條船(即使遇到緊急情況非借不可的話,則必須先將那設(shè)備“殺死”,即在上面輕輕地劃道刀痕或敲個小坑)。 轉(zhuǎn)自:漁業(yè)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