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6月9日是國際檔案理事會確定的第十個國際檔案日,今年的主題是“檔案——我們共同的記憶”。市城鄉(xiāng)建設檔案館作為全市承載建設工程檔案儲存、利用的專業(yè)管理機構,近年來,大力推進實施“城建記憶”工程,加強建設工程圖紙、資料、照片、視頻及地下管線檔案建檔、管理和利用,在推動智慧城市建設方面進行了大量探索,有力地服務了城市規(guī)劃、建設和管理工作,在急劇變化的城市化建設進程中為城市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記憶。
去年以來,流傳在市民微信朋友圈中一則《90年代的榮成,長這個樣子!我第一次見》的文章被大量轉發(fā),網文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上世紀90年代榮成市區(qū)的老建筑,讓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們看后唏噓不已。而這篇網文正出自市城鄉(xiāng)建設檔案館工作人員之手。 作為城市建設聲像檔案的專業(yè)管理機構,市城鄉(xiāng)建設檔案館承擔著全市建設工程影像資料的拍攝、征繳和保管工作,像這樣留住城市發(fā)展軌跡、喚起市民對往事記憶的案例還有很多。近年來,市城鄉(xiāng)建設檔案館以聲像檔案搜集、整理、編研和歸檔工作為抓手,組成了3人聲像拍攝團隊,利用航拍無人機、單反相機、4K高清攝像機、Gopro相機等一批精尖設備,綜合運用普通攝影、廣角攝影、延時攝影技術,加大對城市重點開發(fā)區(qū)域以及城建重點工程、城市綜合體、棚戶區(qū)改造等項目和村居原貌的聲像跟拍力度,每年組織拍攝400多人次、組織航拍120余架次,拍攝照片5000余張,攝錄視頻1000多分鐘,積累了大量寶貴的聲像檔案資料。 市城鄉(xiāng)建設檔案館組織人員對全市900多個村居原貌進行了拍攝,拍攝內容涵蓋村莊村碑、村委辦公用房、宣傳欄、民居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全市村莊原貌檔案,《大眾日報》以“榮成用信息技術記鄉(xiāng)愁留鄉(xiāng)情——940個村居容貌定格封存”為題,對市城建檔案館實施的“城鄉(xiāng)記憶”工程、加快村居面貌聲像采集的創(chuàng)新舉措進行報道。“雖然每天白天都在外面奔波拍照,晚上回來還要整理制作專題片,但想到這份工作的意義和樂趣,想到能為后人留下對這座城市的記憶痕跡,苦點累點也值了!”談起城建檔案工作,市城鄉(xiāng)建設檔案館聲像編研科工作人員王凱感慨道。 在全面做好城市建設照片、視頻采集的基礎上,市城建檔案館不斷強化聲像檔案歸檔編研工作,對拍攝的照片和視頻及時整理、歸檔、成冊和入庫,形成了涵蓋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到目前所編研而成的分類像冊和錄像帶庫容。市城建檔案館注重做好老照片的搜集歸檔工作,特別是加大對英租威海衛(wèi)期間外籍人士拍攝的建筑照片,以及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攝影技術逐步興起后留存城建老照片的收集力度,力求積累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 市城建檔案館成立了自己的影視工作室,借助影視后期工作站等新設備和非線編輯新技術,市城建檔案館先后制作了《榮成城市建設電子畫冊》《榮成市航拍紀實》《榮成市城市地下管線成果利用宣傳片》以及大量反映建設工程的專題片、市區(qū)重要節(jié)點的全景城市影像等,用獨特的視角訴說城市發(fā)展變遷、映射城市之美。市城鄉(xiāng)建設檔案館還將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面貌同我市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濱海國際馬拉松比賽等重大活動結合起來,拍攝制作相關宣傳視頻。對于編研制作的成果,第一時間通過城建檔案館網站(www.rccjda.com)、騰訊視頻、“中國榮成”官方微信等新媒體進行播放,更好宣傳了“自由呼吸·自在榮成”的城市品牌形象。 留下城市記憶的,不僅僅是聲像檔案。為了能給后人留下更多有關城鄉(xiāng)建設的記憶,市城鄉(xiāng)建設檔案館對建設工程實行紙質、電子、聲像檔案及地下管線測繪數據“四位一體”征繳,每年接收入庫房地產開發(fā)商、工業(yè)企業(yè)及其他建設單位移交的紙質檔案約5000多卷、電子檔案約50G、照片約2000張、錄像約300分鐘、地下管線測繪數據200余公里,不斷豐富館藏數量和結構。為提高進館檔案歸集率,市城鄉(xiāng)建設檔案館對各類建設工程提前介入,每年跟蹤做好檔案整理指導培訓工作,除上門開展竣前指導外,市城鄉(xiāng)建設檔案館創(chuàng)新檔案指導培訓方式,制作并在網站、官微等媒介上發(fā)布了《建設工程檔案移交流程教學片》《教你疊圖紙》等教學視頻,使建設單位更好地掌握了城建檔案整理的相關技術要求。 市城鄉(xiāng)建設檔案館積極適應新形勢,推動城建檔案信息化建設,為我市智慧城市建設添磚加瓦。針對原有館藏紙質檔案查找不方便、儲存安全系數低的狀況,市城鄉(xiāng)建設檔案館加大館藏檔案信息化處理工作,目前已完成約1萬卷館藏城建檔案信息加工、約100盤老舊錄像帶的數字化轉換工作。增設大容量服務器、組建局域網,引進城建檔案信息管理平臺,實現城建檔案網上著錄和查閱。組建了榮成市城市地下管線綜合信息管理系統(tǒng),并于今年3月與市智慧城市運維中心順利聯(lián)網,為我市智慧城市建設注入了新內涵。目前,市城鄉(xiāng)建設檔案館正在積極推動城建檔案與智慧城市建設深度結合,探索研究智慧管網(管廊)三維可視化系統(tǒng)、智慧建筑室內導航、BIM存儲等國際國內前沿技術,進一步提升城建檔案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能力。 自1989年1月城建檔案館建館后,我市城建檔案事業(yè)隨之步入了發(fā)展的快車道。城建檔案收集區(qū)域由原來只有市區(qū)到現在的覆蓋全市行政區(qū)域,接收檔案類別由單一的紙質檔案到實現紙質、電子、聲像、地下管線“四位一體”的檔案收集方式,進館檔案量逐步增加,但城建檔案人始終不敢有絲毫懈怠,懷著對歷史負責、為現實服務、替未來著想的初心,認真抓好城建檔案每一項工作。目前,市城鄉(xiāng)建設檔案館擁有館藏檔案約5萬卷,并且每年保持至少5000卷的增速;在庫電子圖紙資料約2T、電子聲像約4T。入庫城市地下管線數據覆蓋中心城區(qū)所有市政道路、背街巷道、公園廣場、中心城區(qū)部分老舊住宅小區(qū)、周邊衛(wèi)星鎮(zhèn)主干路及部分鎮(zhèn)街單體工程,探明地下管線長度約5000公里。在做好城建檔案收集、整理和保管的同時,市城鄉(xiāng)建設檔案館積極為城市規(guī)劃、建設和管理提供服務,近年來,因規(guī)劃設計、房屋建設、裝飾裝修、拆遷改造、管線敷設、搶險搶修、經濟糾紛、企業(yè)審計等方面來館查詢城建檔案人數持續(xù)增多,平均每年提供檔案查詢300人次以上,可避免經濟損失或節(jié)約相關經費200余萬元。 春華秋實。歷經多年努力,市城鄉(xiāng)建設檔案館的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各項工作得到了各級行政主管部門和業(yè)內同行的廣泛認可。去年以來,市城鄉(xiāng)建設檔案館所作的《強化城建聲像歸集,留住城市發(fā)展記憶》《堅持“四個結合”,推動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地下管線信息化進程》典型經驗,連續(xù)兩次作為全國唯一縣級城建檔案館在住建部城建檔案培訓及信息技術交流會議上進行書面交流,引起了全國各地同行的廣泛關注,不少城建檔案館慕名前來取經交流。展望未來,城建檔案人充滿了美好的憧憬: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將城建檔案事業(yè)做大做強,為城市發(fā)展存儲更多文化財富,為子孫后代留下更多原味記憶。(榮成市新聞中心提供) |